
古建筑—屋 顶
编辑:2024-06-03 17:38:23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 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 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 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 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 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脊兽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仙人”、跑兽、垂兽及吞脊兽——合称“脊兽”。
宋代以后,开始大量采用 琉璃瓦,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较初是为了 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脊兽则由瓦制成,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qiàng jǐ)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版权所有:万荣县三合古建建材经销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 晋备案号:晋ICP备14004281号-1